曾寫了一篇三歲開始玩數學記錄宇昕從遊戲中訓練出基本的計算能力,事實上宇昕玩的桌遊(或該稱為廣義的遊戲)種類不少,其中有為了教中文識字的自製簡易文字配對遊戲,文字賓果遊戲,也有純娛樂的圖片配對遊戲,拼字遊戲,中式跳棋、西洋跳棋,最近常玩的是唐詩大富翁和麻將。
麻將是2020暑假回台灣時帶回美國的,從八月底回到美國開始我們幾乎每個週末都會玩幾次麻將,我們不會算台數,不懂啥風位,不符合摸八圈的標準,只是像玩撲克牌一樣,玩一次就是玩到有人胡了就結束。其實最愛這遊戲的是書扉,週末沒陪她玩幾次的話,她可失望的哪。書扉已經十歲,學起來較快,一說明基本規則後就可以自己玩了,雖然比較不熟悉,一開始都贏不了;宇昕畢竟才六歲,一開始記不起來規則,所以是我幫她看牌(因為媽媽算牌記牌能力也很低,所以看兩組牌也不太能作弊勝利,精確掌控兩組牌太燒腦了),一邊重複說明規則,一邊讓她試著做些決定,因為按照基本規則取牌丟牌仍有很多我也猜不到的判斷空間,就讓她嘗試做決定,所以不完全是宇昕自己玩,一陣子後她熟悉規則了就讓她自己玩。畢竟麻將得四個人打,一家四口缺一不可,真正體會什麼叫「兩個孩子洽洽好」下聯「打起麻將剛剛好」,不稍微訓練一下宇昕,我們也玩不起來。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您知道美國的一歲寶寶已經開始讀量子力學、相對論、火箭科學、牛頓物理學等的科學讀物嗎? 天阿! 台灣的下一代要如何在國際舞台上與人競爭呢?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已下是我們家目前使用的一些元素週期表相關資料。
相關文章連結: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暑假從台灣帶回的書中有一套親子天下出版兩冊的故事台灣史,分別是《10個翻轉台灣的關鍵時刻》和《22個改變台灣的關鍵人物》,算是媽媽衝動買的,想試著幫自己和孩子補充一些台灣歷史,因為我上學時課本已開始加入台灣史了,但歷史課仍以中國史為重心,所以我上學時讀過的台灣史不多,小孩在美國這邊上學,絕對不可能觸及台灣史,世界之大,歷史之多,若非我自己成長於台灣,多半也不會想認識台灣史。買書時我就預計小孩不會有興趣自己讀這本書,不過我仍打算讀給孩子們聽聽看。
說衝動購物倒也不完全正確,我其實是先看過書籍搭配的影片「動畫台灣史」系列,然後才偶然發現這套書籍,這套書在很多章節後附上QR Code,可掃描直接連結觀賞影片,但是沒有書也可以直接在網路上搜尋到影片觀賞,動畫台灣史系列是由一個叫做台灣吧(Taiwan Barhttps://taiwanbar.cc/about)的網路平台(工作室?)所製作的,目前這個網路平台製作了相當多動畫,有介紹關於台灣的歷史及人物的台灣史系列,也有法律吧、經濟吧、世界史中國篇、學霸話經典等不同系列,我陸續看過一些影片,覺得挺有趣的,對於影片的講述方式或觀點等覺得很有意思,不過我覺得影片內容和講話速度其實可能比較適合至少中學生以上,甚至是高中以上年紀,對各主題及使用名辭有基本概念的觀眾,例如台灣史我已經知道年代順序和主要事件人物,影片中講到一些以前沒讀過的細節,以及製作影片者對歷史人物的少量評論我能馬上理解。又如法律吧講到的專業名辭恐怕對不熟悉法律名詞的成人都稍嫌生澀,但是對概念的討論部分倒是很能幫助理解判決中普通人常識難以理解的概念。我覺得挺搞笑的學霸話經典系列則可能是文青類觀眾較有感觸,如果沒讀過或大致知道談及的文學作品,應該會一整個狀況外吧。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小時候看了居禮夫人的傳記之後,就一直很憧憬科學,但國二時背不起元素週期表後,成為科學家的美夢就此胎死腹中。我一直想要重新學習元素週期表(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也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協助我的孩子學習元素週期表,所以雖然我的三個孩子才七歲,四歲和兩歲,但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我很早就買了「看得到的化學」(我在「小孩的化學」一文中提過這本書)和「元塑城市GO!」這兩本書,不過並沒有真的花時間與喬治學習元素週期表。最近,在YouTube閒逛時,發現了The Periodic Table Song這個影片,一看就非常喜歡,歌曲輕快活潑,圖片鮮明有趣,我馬上印下歌詞,想要找喬治一起學唱這首歌。我還想好了要如何利誘他學唱這首歌,我先放給他看兩次,看他似乎頗有興趣,我就跟他說,我們一起來學這首歌,學會之後,我就買十盒巧克力波奇棒給他,沒想到他說他不需要十盒波奇棒,他願意學這首歌,之後,我們每天聽這首歌幾次,他兩天就背了一半,一星期後就可以唱完整首歌了。到底是哪首歌曲這麼神奇,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歌曲影片在文末,等不及聆聽的讀者可以跳過剩餘的文章,先去聽聽這首元素歌。
如果我的文章只寫到第一段,那就是純屬愛現,但除了小小炫耀之外,我真正想談的是自閉光譜下一抹隱隱諾現的斑斕色彩。自閉症確診者在台灣又暱稱為「星兒」或「星星的孩子」,意思是這些孩子(或大人)恍若來自另一個星球,很難用一般人能理解的語言及情緒來與他們互動。在光譜中最重度的一端是那些完全無語言,甚至有自殘行為的自閉症者,必須在特殊機構中渡過一生,再來是中度自閉症者,他們有些有輕度智能或(及)體能障礙,有些終日喃喃自語,令人不解其意,因為他們無法真正獨立生活,一生都需要或多或少的看顧,而在光譜中最輕微的自閉症確診者是那些在過去被認為是不懂察言觀色,時常說出或做出不恰當言行舉止的社交白癡,這些人中有些智力正常,有些甚至有過於常人的智能,在過去的診斷中或用亞斯伯格症候群一詞,但現在的診斷標準已不再使用此分類,而是全部歸屬於自閉光譜症候群。然而,在這個光譜的兩端中,偶爾會出現零星幾位對符號很重度癡迷的孩子,有一些孩子鍾情文字符號,甚至出現hyperlexia的情況 (「高讀症」,好山好水慢慢走部落格的格主安媽又將此症狀稱為「識字早慧」,請見文章連結)。有「hyperlexia 高讀症」的孩子在上學前(甚至兩三歲時)就自己無師自通學會閱讀文字,但幼兒如果讀字能力跟文義理解能力產生大幅落差(比如可以讀出華爾街日報中的每個字但完全不懂意思),不一定會被診斷為「hyperlexia 高讀症」。因為「hyperlexia 高讀症」這個診斷隱含了自閉症,通常要在孩子喜歡文字勝於喜歡與同濟互動,才會用上「hyperlexia 高讀症」這個診斷名稱。在自閉症確診中有多少人有「hyperlexia 高讀症」呢?研究沒有定論,數據從6%到20.7%都有(請見文章連結)。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些小時候被診斷為自閉症且同時有「hyperlexia 高讀症」的孩子中,有一些在長大後自閉症的狀況逐漸好轉甚至完全消失了,這個現象在Dr. Treffert (崔佛特醫生)的文章 「Hyperlexia III: Separating ‘Autistic-like’ Behaviors from Autistic Disorder; Assessing Children who Read Early or Speak Late (翻譯:『高讀症第三類型:區分類似自閉症行為與真正的自閉症 ,評量那些過早開始閱讀或晚說話的孩子』 」中很鮮明精確地描述出來(請見文章連結)。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20暑假回台灣時從南門書局網購了好幾套書,其中一套是新小小牛頓雜誌低幼版,因為價格非常佛心,三十六集不到四千元,每集都有一本雜誌,一本遊戲本,一片CD和一片DVD,以前我買二手巧連智或其他二手兒童雜誌也常是平均一本一百的價格,而且只有雜誌而已,所以這一套真的超便宜,但是因為能搬回美國的行李有限,這一套就是一件行李了,原本想說這套書扉肯定不讀了,猶豫要不要買,但陸續幫宇昕買了一些遊戲本,感覺單買遊戲本似乎比較不划算,也許搭配遊戲本會讓宇昕對讀雜誌有興趣,最後再轉手給姊姊家的小朋友,至少還能再用在兩個小孩身上,於是就下手了,因為還買了一堆其它書籍,孩子不愁沒書讀,這套書我根本整箱沒拆原封不動的搬回美國。
書扉果然嫌棄這些是幼兒書,事實上這是針對三到五歲的幼兒,連宇昕都超齡了,不過以書的內容來說,我並不覺得過於簡單,至少絕不是幼兒能自己閱讀的,事實上三到五歲的小孩正常應該無法自己閱讀太多文字,大概只能看圖片,文字部分肯定依靠父母,而七歲宇昕目前絕對有能力自己閱讀文字部分,不過宇昕對遊戲本的興趣大過雜誌本身,去年九月我試著拿這套當作宇昕的每日中文練習,我覺得對她來說,難易度適中,圖片很多,正符合她的偏好。她願意翻閱,但只想翻有興趣的部分,不想配合我的要求完整讀所有內容,其實一本雜誌頁數不多,而且我只要她一次讀幾頁,閱讀的的負荷跟之前的練習相比,肯定沒增加,甚至可能更少,但是宇昕不喜歡被要求的讀物,所以每次我都得要求她讀完才能做遊戲本,問題是遊戲本對她而言已經太簡單了,往往沒兩下就全做完了,但讀本只唸了其中一部分,所以下一次要求她讀時又沒交換籌碼了,試了幾本後,我決定暫時換別的讀物,於是這套書又暫時擱置,這週五心血來潮去翻了一集,主題是「我長大了」,因為這週宇昕剛過七歲生日,感覺很應景,能引起她的興趣。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書扉小時候只讀過繪本,大約小二才開始看漫畫,但宇昕往往愛「跟風」,當姊姊開始看漫畫,她自然也跟著翻,而漫畫又充滿了圖案,正符合小小孩偏愛圖案勝過文字的偏好,而且大量圖案的加持下,宇昕連對話文字也會讀,不知不覺已成了漫畫迷,每天用漫畫配飯後水果,畫圖也走漫畫風,常常自加對話泡泡,也喜歡做「人設」(人物設定),倒是沒說長大要當漫畫家,目前的志願是當「一年級」老師,幼稚園的志向是「廚師」,大概二年級又會改變志向,等著瞧囉。
曾經幫書扉紀錄了一些畫畫作品,也幫宇昕記錄些。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宇昕在疫情中結束幼稚園成為小一新生,因為長期在家上課,英文使用時間少,沒出現姊姊書扉當時中文退步英文進步的狀況,當然英文也有些進步,但中文仍舊遠遠領先英文。此外,宇昕進入幼稚園時,已經具備相當不錯(以她的年齡而言)的中文閱讀能力,識字也達五百字以上,甚至英文也有入門能力,能夠讀簡單英文童書如Mo Williams的Piggie&Elephant系列,而書扉進幼稚園時則是中文大字不識,英文字略知一二,兩個孩子確實起點不同。
在家透過螢幕上課的學習效果較差,宇昕在回學校正常上課前,英文的進步恐怕有限,好在幼稚園及一年級的階段學校進度較慢,我不太擔心她落後,至少老師要她做什麼她都知道,只是無法流暢地用多個句子分享想法(也許她其實也沒太多想法)。我反而比較擔心姊姊,正常五年級是學校加快進度的階段,我擔心她英文不進則退,我自己的英文不好,且反正小孩上學全英文,所以除了幫小孩借書,有時讀個英文睡前故事,小孩的英文學習完全是靠學校的,這波打亂正常生活的疫情也影響小孩的學習,不過我除了多幫書扉借書,也沒特別安排額外的學習活動。中文學習也照舊每天要求孩子唸一段中文書,繪本就一次讀完,較長的書就一天一部分,分多天唸完,宇昕雖然比姊姊在同齡時有更優的中文閱讀能力,但是能專心讀書的能力也跟一般的小一學生差不多,也不愛太多文字的書,喜歡圖畫多的繪本或漫畫。我覺得她有能力開始讀橋樑書了,但她通常只翻翻橋樑書中的圖片,不太會花時間慢慢讀文字,有時會看到她自己翻小火龍系列、星期天的教室系列、屁屁超人系列等,但很明顯的是只看人物簡介和插圖,所以常看到地上堆了滿地的書,但沒有一本從頭讀到尾的。我曾經試著請她讀小火龍當練習,但是她仍挺抗拒的,所以一直沒真正讀長故事橋樑書的書,不過接近純文字書的非繪本書倒是有讀一些,例如林海音奶奶八十個伊索寓言、ㄅㄆㄇ識字童話,這些每頁幾乎都有小插圖,而且大都是不超過五百字的短篇故事,其實唸起來很快,沒有測量時間做紀錄,但絕對十分鐘內可以念完,專心念的話其實五分鐘不到,比繪本還快,單獨唸一篇故事的話,字數其實比繪本還少,用字也相當簡單,不過為了訓練宇昕習慣純文字書,所以稍微強迫她「中文練習」時間得讀這種書,但因為時間真的很短,難度也不高,所以宇昕還算願意配合每天讀一下,達成媽媽的要求,當然很多時候也是要三催四請的,為了維持固定練習的習慣,我把這當作每天最起碼的日課,所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應該至少也有達成三百天吧,通常回台灣時會比較隨興些。媽媽這個人挺偷懶的,不這樣自我要求,很快就會全面放棄了。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半年前打算記錄書扉的中文學習,四月打了幾行字後,草稿就擱著,不知不覺過了半年,書扉從九歲進入十歲,四年級昇五年級了。那時已經讀了半年的佐羅力,把整套讀了過半,因為每天十分鐘,一本得讀好幾天,而且最初還一天佐羅力,一天其他書籍,速度很慢,好處是不用再不斷與書扉商議中文練習的選書,每天設個十分鐘計時器,書扉很甘願的坐下來完成練習。母女都輕鬆,就是練習量不多,進步多少不得而知,然而透過重複閱讀喜歡的中文漫畫,至少也讓既有的中文閱讀力維持不退步的程度。
其實書扉自己「讀」過全部佐羅力,但都是自己用看的,沒讀出聲音給我聽,理想上我希望這類她有興趣自己讀的書就讓她自己讀,我強制要求的讀書時間則用來讀一些更有挑戰性的,或者她不會自己拿起來讀的,既然是強迫時間,就希望也順便半強迫她接觸更廣的讀物,但是她對於媽媽的選書很有意見,與其每天花超過十分鐘說服她讀十分鐘的書,乾脆就挑她有興趣的,畢竟就算是讀了多次的佐羅力,其實也有一些她不瞭解的詞彙,有時可以趁機說明一下。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科學家(作家)洪蘭女士曾在一本書中分享她如何在美國引導她的孩子愛上中文閱讀,一開始她強迫孩子在家中一定要說中文,結果她的孩子放學後站在家門口用英文把學校的事講完,進家門後就不再講話,所以洪蘭了解到她不能逼迫孩子學習或使用中文,於是她改用另一招,她唸金庸的武俠小說給孩子聽,然後故意唸到一半就停下來,孩子太想知道故事的結局,就自己把書拿起來看了,洪蘭利用書本讓孩子學會並維持中文的能力。沒想到,類似的事也發生在我們家。
因為沒時間唸佐羅力給喬治聽,所以我利用錄音點讀筆將故事錄下來,然後喬治可以在有空的時候自己聽故事。但是,雖然有錄音點讀筆這樣方便的工具,有時還是沒有辦法一次將一整本書錄完,因為佐羅力的故事很長,一本書通常需要三十到五十分鐘才可以錄完。兩天前,我錄「怪傑佐羅力之妖怪大聯盟」,這本書將近一百頁,我利用老二上幼兒園和老三午睡時錄了八十幾頁,然後就沒空錄了,喬治聽完八十幾頁,等不到我繼續錄,他就拿起錄音筆自己將剩下的幾頁錄完,結結實實地唸了二十幾分鐘,我在廚房煮晚餐,他在飯廳餐桌錄音,我聽他一邊唸書一邊笑,也跟著微笑了起來。這本書有很多字他還不認識,注音又小,所以他唸得不是很順,但想聽故事的心情,讓他在不需媽媽催促的情況下,自己唸了好一段時間。讓媽媽覺得花錢花得理直氣壯,因為這隻點讀筆買了快兩年,完全沒使用,一度以為自己浪費錢了。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