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宇昕在疫情中結束幼稚園成為小一新生,因為長期在家上課,英文使用時間少,沒出現姊姊書扉當時中文退步英文進步的狀況,當然英文也有些進步,但中文仍舊遠遠領先英文。此外,宇昕進入幼稚園時,已經具備相當不錯(以她的年齡而言)的中文閱讀能力,識字也達五百字以上,甚至英文也有入門能力,能夠讀簡單英文童書如Mo Williams的Piggie&Elephant系列,而書扉進幼稚園時則是中文大字不識,英文字略知一二,兩個孩子確實起點不同。

在家透過螢幕上課的學習效果較差,宇昕在回學校正常上課前,英文的進步恐怕有限,好在幼稚園及一年級的階段學校進度較慢,我不太擔心她落後,至少老師要她做什麼她都知道,只是無法流暢地用多個句子分享想法(也許她其實也沒太多想法)。我反而比較擔心姊姊,正常五年級是學校加快進度的階段,我擔心她英文不進則退,我自己的英文不好,且反正小孩上學全英文,所以除了幫小孩借書,有時讀個英文睡前故事,小孩的英文學習完全是靠學校的,這波打亂正常生活的疫情也影響小孩的學習,不過我除了多幫書扉借書,也沒特別安排額外的學習活動。中文學習也照舊每天要求孩子唸一段中文書,繪本就一次讀完,較長的書就一天一部分,分多天唸完,宇昕雖然比姊姊在同齡時有更優的中文閱讀能力,但是能專心讀書的能力也跟一般的小一學生差不多,也不愛太多文字的書,喜歡圖畫多的繪本或漫畫。我覺得她有能力開始讀橋樑書了,但她通常只翻翻橋樑書中的圖片,不太會花時間慢慢讀文字,有時會看到她自己翻小火龍系列、星期天的教室系列、屁屁超人系列等,但很明顯的是只看人物簡介和插圖,所以常看到地上堆了滿地的書,但沒有一本從頭讀到尾的。我曾經試著請她讀小火龍當練習,但是她仍挺抗拒的,所以一直沒真正讀長故事橋樑書的書,不過接近純文字書的非繪本書倒是有讀一些,例如林海音奶奶八十個伊索寓言、ㄅㄆㄇ識字童話,這些每頁幾乎都有小插圖,而且大都是不超過五百字的短篇故事,其實唸起來很快,沒有測量時間做紀錄,但絕對十分鐘內可以念完,專心念的話其實五分鐘不到,比繪本還快,單獨唸一篇故事的話,字數其實比繪本還少,用字也相當簡單,不過為了訓練宇昕習慣純文字書,所以稍微強迫她「中文練習」時間得讀這種書,但因為時間真的很短,難度也不高,所以宇昕還算願意配合每天讀一下,達成媽媽的要求,當然很多時候也是要三催四請的,為了維持固定練習的習慣,我把這當作每天最起碼的日課,所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應該至少也有達成三百天吧,通常回台灣時會比較隨興些。媽媽這個人挺偷懶的,不這樣自我要求,很快就會全面放棄了。

所以其實我盯著宇昕讀中文書的時間一天通常也就十分鐘左右,有時她會自己拿書來唸給我聽,很多時候她也會自己翻翻有興趣的漫畫、繪本及兒童雜誌,到底看多少文字、懂多少內容我也不清楚,但她有興趣唸給我聽時,通常都挺流暢的,有時不免唸錯一些字,但其實唸錯的時候挺少,可能也因為這些書都有注音,不懂字也能拼音唸,而且她想唸給我聽的都是她喜歡且翻過多次的部分。

儘管沒有客觀測試,我很肯定她的識字量絕對增加了,我沒有再嘗試測試她,因為拿單字表照讀很無趣,她沒耐性配合也不容易完成,但有陣子我們一起讀吉竹伸介的《什麼都有書店》,這本書沒有注音,雖然有大量圖案,但文字數量也不少,可是宇昕超愛吉竹伸介的書,所以很樂意讀,事實上這本是她自己選的中文練習書,這本書我來看也覺得很有趣,與其說是童書,更像是給大人的圖文書,我自己也很喜歡,充滿各種對「書」的延伸聯想,另一本《今天就先醬》則像隨興的小插畫圖文,沒有明確主題,看了比較無感,宇昕也沒興趣讀。總之,共讀《什麼都有書店》時,三不五時宇昕會唸錯,所以我了解到她應該平時有時也靠注音拼音,但她懂的字也真不少,而且我發現某些簡單字甚至比筆畫多的字容易唸錯,因為筆畫多的字往往可以明顯看出差異,有些筆畫少的字反而相對類似。

這次回台灣也搬了一套小小牛頓低幼版雜誌,因此剛回美國時試著讓她讀了一陣子,但是她的反應普普,沒有很喜歡。然後又讀了一些小小牛頓幼兒館STEAM讀本,其中有些她挺喜歡的,有些則興致缺缺。然後因為書扉開始讀君偉上小學,通常書扉讀什麼,宇昕就會跟著翻翻,如果是有圖片的書,她會去找有興趣的圖片,目前她喜歡看一些服裝美美的圖,也喜歡搞笑類型的圖,尤其對人物介紹相當有興趣,很多時候只看人物介紹,不讀故事內文。因為看到她有興趣翻君偉上小學,便試著找她讀,沒想到她竟然同意了,頭兩本文字較大,每篇故事較短,對宇昕而言不算難,我們以一天兩段的方式讀了一二年級(一年級分四十一段,二年級分三十七段,三年級後就都是二十段以下,因每本書頁數相當,所以每段故事都變長),三年級開始每一段故事拉長,宇昕就不太願意連讀兩段,於是改成一天一段,我測量了宇昕讀一段故事的時間,三四年級約一段十分鐘,五六年級約十三分鐘到十五分鐘,所以還在「忍耐」範圍內。目前宇昕已經唸到五年級了,因為書中的學校生活與美國學校不同,我比孩子熟悉台灣校園,有時講解一些活動如升旗等,也分享我自己的童年回憶,例如運動會台上來賓致詞也是超長,大家在秋風中發抖卻得聽大人不著邊際的「有精神」之類的訓勉辭,另外也因為用辭及成語理解程度差異,有些笑點我看得懂,宇昕和書扉就不見得有抓到,但是因為書中角色塑造展現出學校內形形色色的孩子,例如愛記名字的班長王婷,調皮的張志明等,把學校各種活動描述的相當有趣,不但書扉開始讀了後自動的讀完了全套,宇昕也在媽媽每天要求下,不算太抗拒的持續讀著,而且似乎也小有成就感,畢竟唸到「五年級」了,可能也讓她覺得自己挺厲害的,僅管不會自動自發要讀,似乎也完全認同媽媽一路唸到六年級的建議,而且還自己問我,何時可以連《君偉的節日報告》都讀完(我還一併購入這本番外篇),我本來還只打算讓她讀完六個年級六本書就好,既然她都自己認定額外的那本也包在這次讀書計畫,媽媽當然義無反顧,一定要陪她讀完這七本書。

陪宇昕讀這套書讓我自己回想起很多小學的事,例如唱國歌時,根本不知道正確歌詞,我當初把「貫策始終」一直當成「晚餐時鐘」,好像到三年級才知道正確歌詞,之前根本亂唱。然後小學跟隔壁男生把桌子中間畫一條分隔線似乎也是慣例。這套書隨著年級上升,閱讀難度也增加,字體變小,每個章節長度增加,用辭難度也提高,配合小學生國語課程日漸帶入一些成語進入孩子的對話,看著書中小孩望文生義或自創文意使用成語及語詞,我常常忍不住笑出來,不過宇昕因為不懂那些「誤用」語詞的真正意思,其實常常對我覺得好笑的地方無感,只對小孩比較直接的搞怪覺得好笑。偏偏每次我試著解釋語詞時,她都會很不開心的要求我別解釋了,所以我也沒能趁機教她太多,事實上任何語詞或成語恐怕也不是聽過一次就記得住的,只能透過不斷閱讀,在不同文章中不斷加深記憶與理解。

宇昕的學習受到姊姊影響,因為媽媽要求姊姊做中文練習時,她常在旁邊湊熱鬧跟著聽或者試圖插入,通常她沒興趣從頭聽到尾,就算姊姊的練習只有十分鐘,但是當姊姊讀某本書,她也會跟著翻那本書,可能是小小孩跟班的本能吧。所以書扉讀過的橋樑書宇昕大多也翻過,但是真正坐下來逐字讀的第一套是君偉上小學,其實我本打算拿更簡單的一套故事摩天輪(長谷川義史超級無厘頭系列)給她嘗試,那套書2020暑假才買的,書扉自己讀完了,內容簡單且字數不多,一本十分鐘不到就可以讀完,長谷川義史的圖案似乎不吸引她,讀過那次就沒見她再翻開。本以為搞笑風格會吸引姐妹倆,結果兩個都不買單,買書真的碰運氣。宇昕陰錯陽差反而從較難的一套開始,果然小孩讀書難度固然有影響,興趣仍是關鍵,有興趣的書難度高些也願意,不過君偉上小學的一二年級難度還好,三年級開始真的比較難,而且讀了一陣子新鮮感降低,現在每天都要讀完書才有螢幕時間做交換,否則得三催四請才叫得動宇昕開始唸書。

君偉上小學這套書除了文字大小、故事長度及用詞難易之外,書中角色的成長和想法也隨著年齡改變,書扉五年級才讀,大概對低年級的記憶仍有,而對高年級更有共鳴,她告訴我她比較喜歡五六年級這兩本。宇昕一年級讀,對五年級大小孩的想法也許就沒共鳴,但我打鐵趁熱,還是想試著讓她讀完整套書。剛好也因為她相當早開始學中文字,識字量已達相當基礎,我覺得我自己當初在國小一年級時,即便是中文環境長大的小孩,因為沒有提早學中文字,其實這種程度的書肯定沒能力自己讀的,我猜若是一個在台灣長大但沒有提早學識字的小孩,一年級時要自己唸到這套書的三年級以上應該有點勉強吧,但是大人讀給小孩聽的話就沒問題,因為儘管識字量仍不足,中文的聽說理解程度是沒問題的,可以聽懂卡通的對話,絕對也聽得懂大人讀的故事。所以若有爸媽提早購入這套書,不妨先唸給小孩聽,等小孩閱讀能力逐漸提升了,應該就會自己拿來讀了,因為真的很有趣,學校生活又是孩子最熟悉的部分多數孩子大概都會有興趣。

 

把一三五年級的第一頁排在一起,可以看到單頁文字差異

7990A67F-6AA5-486B-92F4-650805CE9FB6.jpe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msters 的頭像
    Momsters

    Momsters母姊會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