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喬治出生前,我和波爸說好要幫助孩子成為「雙語人」(a bilingual)。我看了一些書,找尋幫助孩子成為雙語的方法,最受推薦的方法是父母一人講一種語言( 「one parent, one language」),據說這樣孩子可以比較快學會轉換兩種語言。我記得喬治出生那晚,我對著波爸說英文,然後要轉過去跟喬治講中文時,發現自己一下子轉不過來,因為我已習慣只講英文,我深刻感受到要迅速流暢地轉換兩種語言真的不容易。大部分的人認為五歲以下的小孩學一種新語言,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其實不然,就我的觀察,小孩學語言很快,但他們忘得一樣快,有些小孩跟爸媽到美國出差,一年後,英文呱呱叫,但一回台灣,如果沒有刻意維持聽說英文的環境,幾個月內,英文就忘光光了。在我們這邊,我遇過一些中國的小孩,開店的父母工作忙,將小孩送回中國給爺爺奶奶帶,五歲要上學再帶回美國,他們很快的學起英文,不過因為家長的英文不行,孩子為了溝通,通常會保持他們的中文聽說能力。但是雙薪且英文好的家庭,反而容易完全不講中文,因為很早就送孩子去學校,在學校只講英文,加上孩子知道父母會英文,就失去動機繼續講中文,而父母通常也不容易強迫孩子,所以孩子只會保留聽得懂中文的程度。所以,孩子能不能成為雙語人,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有需要使用雙語的環境。

喬治出生不久,波爸自己出來開律師事務所,真的是創業維艱。早上六點出門,晚上六點回家吃飯,然後再回辦公室工做到十一點,週末繼續工作。壓力大,收入很不穩定。波爸幾乎沒時間陪喬治,當他發現喬治一歲還不會講爸爸媽媽,一歲半還是不會講爸爸媽媽,到了兩歲還是不會講爸爸媽媽,波爸變得越來越擔心,他開始相信,雙語是造成喬治晚說話的原因。因為波爸的過長工時以及焦慮,我很快放棄父母一人講一種語言( 「one parent, one language」)的計畫,我開始對喬治講兩種語言,以增進喬治對兩種語言的接觸。因為我大妹的兩個女兒也都是兩歲以後才開始說爸爸媽媽,但兩歲半以後他們的語言發展開始步入正軌,我認為喬治也會如此,所以我不像波爸那麼擔心。

小孩到了兩歲還不會講爸爸媽媽,任何家長都會很擔心。波爸是個很悲觀的人,他的思考模式是:喬治晚說話 → 喬治的智力發展比其他孩子慢 → 喬治在學校的成績會很差 → 喬治的人生會一蹋糊塗。而波媽我是個過分樂觀的人,我認為雙語的孩子一開始會較慢說話,因為他們的腦袋瓜要做雙倍的訓練,但他們將來會比較聰明(其實,雙語並不會讓人的智商變高喔!)。可想而知,隨著喬治的語言發展越來越落後同齡孩子,媽媽的雙語計畫越來越受到質疑。喬治兩歲四個月時,有語言治療相關人員到我們家來檢測喬治,他當然符合資格,可以得到免費的語言治療等。在紐約州,兩歲還不會說五個字(兩種語言加起來),基本上都可以得到免費的語言治療課程。但我拒絕了,因為測驗時喬治非常不合作,我得用巧克力餅乾才能讓他做一些要求的動作,我可以預見,當這些治療師來我們家時,我必須不斷用甜食安撫喬治。如果得帶喬治去上課,光要幫他穿鞋,然後拖他出門,可能就要浪費不少時間。

得到輕微自閉的診斷後,喬治四歲半開始上早療課程時,有一位老師會用糖果來換取喬治的配合,我其實是很不贊成的,但我怕跟老師起衝突,所以我什麼話也沒說。如果願意用甜食或平板電腦來教喬治,我自己教就可以了,因為放個糖果在喬治面前,他什麼都願意做。喬治上早療課程的前幾個月,我帶他去上課,所以我可以觀察到他上課的情形,三十分鐘的課,喬治會花二十分鐘來抗拒。這讓我更加相信如果我們早一點開始早療,大概效果也不會太好。我知道早療很重要,但喬治抗拒有計畫的教學,與其浪費時間和納稅人的金錢,不如讓我順著喬治的興趣,跟他一起玩火車和看書,同時學習語言。我們每天至少看兩個小時以上的書,中英文書都看,這是我敢拒絕早療課的原因。我知道喬治智力沒問題,喬治兩歲時就會認出並說出所有的英文字母,而且不是按照字母順序拿給他唸,他都唸得出來,但他就是不講爸爸媽媽,不講就是不講,對於這樣倔強的孩子,有時得順著他才能教他。不過,當我拒絕了兩歲的早療課,我就必須為喬治的語言發展負全責。但是,我也找不到任何研究證實雙語對於語言障礙孩子或自閉兒有幫助。

我找不少書或文章來看,想要了解, 到底對於晚說話的孩子來說(或是對於自閉兒來說),雙語是個好的選擇嗎?其實現在大部分的語言治療的專業人員不會直接建議家長只跟孩子講一種語言,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孩子的父母英文不好,反而造成孩子的語言輸入不足或不佳,只會聽到零散破碎的英文,這樣反而對於孩子的語言發展不利。網路上關於自閉兒學兩種語言的文章,我覺得寫得最棒的是「學中文?學英文? (自閉症覺醒中心 Autism Awakening)」這篇。基本上,因為每個孩子的特質和家庭條件都不同,並沒有唯一的答案。孩子的語言需求可分為立即、中期及長期的需求來看。「立即需求」分成兩個面向,孩子必須能跟他的主要照顧者溝通,但是孩子也必須有適當的語言才能跟同齡的孩子溝通,才能學到人際互動時的非語言技巧(如察言觀色,肢體語言等等)。大部分的早療是為孩子入學做準備,也就是為中期需求做準備,孩子需要懂學校使用的語言,才能快速地融入學校的文化。至於長期的語言需求,如果自閉兒到七歲還不會說話,他學會說話的機會就低很多,他的語言需求必須是配合他的主要照顧者的語言,但另一種長期的語言需求,其實是為自閉兒將來獨立生活做準備。

以立即、中期及長期的需求來看,喬治都不需要學中文。那我為什麼要堅持教喬治中文呢?其實我一開始並沒有想那麼多,因為喬治是四歲多才被診斷為輕微自閉症。在診斷之前,我認為喬治跟他的表姊一樣,只是晚說話。所以,一路走來(喬治現在六歲),我都是帶著「別放棄,不然就是功虧一簣了」的想法在教喬治中文。喬治在兩歲半前開始逐會說越來越多字,不過,喬治的語言發展跟他的表姐和表妹不太一樣,他們的語演發展是開始出現一種強勢語言和一種弱勢語言,五歲前的書扉是英文開始勝過中文,而五歲前的宇昕則主要以中文溝通,但喬治則是中文英文幾乎以同樣的步調在前進,英文發展在單詞階段,中文也一樣,然後是雙詞,然後句子。他的中文和英文發展是平行的,但他的發展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講的話大部分都是在背書或電視台詞,而且中文英文背得一樣流暢。基於喬治的非典型語言發展過程,我不認為如果只接觸一種語言,他就會早點說話。

大部分的研究發現雙語並不會讓自閉兒的語言發展更慢或變糟,但一直沒有研究能證實雙語對自閉兒有幫助,直到2017年底發表的一篇學術文章「Can Bilingualism Mitigate Set-Shifting Difficultie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才有第一篇研究報告證實雙語對自閉兒有何好處(請參考文章Being Bilingual May Help Autistic Children (雙語也許有助自閉孩子)),此研究發現,雙語的自閉兒有「Cognitive Flexibility (翻譯為認知變通、認知彈性、靈活思考等等」的優勢。研究方法是,研究員請參與研究的六到九歲兒童(分四組,單語非自閉,雙語非自閉,單語自閉,雙語自閉)先進行顏色分類,然後再進行形狀分類。研究發現,雙語自閉兒比起單語自閉兒,在任務切換時,表現的優異許多。對我來說,這是一篇遲來的研究報告,但是我想單單這一篇文章,可能無法說服波爸,讓他相信雙語對於喬治有好處。

其實,對於喬治學雙語,波爸一直都很矛盾。一方面,他相信雙語造成喬治晚說話,但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中英雙語對於喬治的未來有幫助。所以,他的心情起起伏伏,面對無法溝通的兒子,他埋怨雙語,但他同時對於喬治會說兩種語言感到驕傲。對於我來說,就算喬治上學前只會說中文,上學後才學英文也無所謂,但是對於只懂英文的波爸來說,這樣的想法很不公平。他曾告訴我,我的雙語計畫讓他無法有一般的父親體驗,比如聽到兒子第一次叫爸爸時的喜悅,聽到孩子童言童語時的會心一笑,聽到孩子長篇大論時的驕傲。他說當他聽到喬治和我說中文,他感到被拒於千里之外。聽他這麼說,我沉默了,不管嚴謹的學術研究發現多少雙語的好處,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波爸的回憶裡有了一些缺憾。不過,當我提議不再跟喬治說中文,他又反對,波爸真的是很矛盾啊。喬治能夠成為一個中英雙語的孩子,與其歸功於媽媽,不如說是波爸的成全!波爸,謝謝你的犧牲喔!

和喬治一起做作業的波爸

IMG_20190313_192947.jpg

 

延伸閱讀

雙語教育對大腦有這6種好處 (天下雜誌)

為什麼掌握兩種語言的人更聰明 (紐約時報中文網)

學習雙語對大腦的好處 (TED)

Being Bilingual May Help Autistic Children (雙語也許有助自閉孩子)

學中文?學英文? (自閉症覺醒中心 Autism Awakening)

Autism and bilingual children 

Bilingualism and Autism

Bilingualism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學術文章:

  1. Ana Maria Gonzalez-Barrero, Aparna S. Nadig. Can Bilingualism Mitigate Set-Shifting Difficultie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Child Development, 2017; DOI: 10.1111/cdev.1297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msters 的頭像
    Momsters

    Momsters母姊會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