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不曉得上一篇文章的標題「寶寶與元素週期表的第一次接觸 」會不會讓人覺得我像是「天才父母,瘋狂兒童」一書中的瘋狂父母呢? 這本書揶揄諷刺當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催迫式父母,從孩子還沒出生就在孕婦肚子上圍一條三百美元的腰帶,整日播放16捲錄音帶,刺激胎兒的神經系統及大腦。然後未滿周歲就開始上寶寶律動課,並且為進入菁英幼稚園的入學考試做準備。五歲開始要求孩子一邊吃早餐,一邊背林肯的蓋茲堡演講。接下來是將孩子的時間表填滿,上才藝課及參加各類體育競賽等等,確定他們不會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也為了在大學申請履歷上填滿豐功偉業,替將來進入長春藤名校奠定良好基石。(有時間看閒書的話,「天才父母,瘋狂兒童(Toilet Trained for Yale,照字面翻譯比較接近『從如廁訓練時就開始為上耶魯大學做準備』)」這本書真的蠻幽默的,翻譯的有些生硬) 

老實說,我很佩服這些帶孩子參加很多活動的家長,第一他們有錢大撒幣,第二他們有體力及意願接送孩子。在美國,如果請鋼琴老師的話,至少是一分鐘一美元開始起跳,任何才藝課一堂也要二十美元。此外,在美國的學校有免費的課後體育活動,但如果要認真培養孩子到可以參加比賽的程度,必須從很小就開始,還需要加入私人俱樂部以及聘請教練,還要每天接送,比如波爸的一個姪女是從國小開始參加游泳隊,每天早上五點就要由父母載到游泳俱樂部,一週五天,除了練習時間外,平常還要參加很多比賽,累積成績,父母及她弟弟就要(被迫)坐在游泳池旁兩三個小時等著看她參加不到一分鐘的比賽,然後載她回家。有時候為了參加一些比賽還要千里迢迢開到幾百公里外的地方,當然旅館伙食等得自費。波爸的姪女可以晉級到州等級的比賽,但並沒有排名到前幾名。後來,她也拿到大學的獎學金,她上一間每年要付四萬美元學雜費的私立大學,學校給一萬美元的獎學金,我認為這是現代大學的騙局,他們先提高學費,再發送金額有限的獎學金,但是這些小小運動員從國小到國中到高中,每年花在體育活動上絕對不只一萬美元,所以家長並沒有省到任何金錢! 此外,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可能也有多次孩子想放棄而父母不准的狀況,造成親子間的一些衝突。別說亞洲很多虎媽,其實美國的(各色人種)虎爸虎媽也很多,不過他們專注在體育競賽上,因為他們認為智力是天生的,但體育的能力可以靠後天培養,跟台灣人的想法相反。對於波爸來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不喜歡現代的體育競賽,波爸國中高中時也參加很多學校的體育競賽(摔角、田徑及越野賽跑),但以前的體育競賽活動不會排在星期日,因為星期日是上教堂的日子,但現在父母們都必須到球場上去敬拜他們的孩子而不是上帝。波爸說他的一些朋友家裡有兩個孩子,必須一個大人帶一個孩子去參加不同的週末競賽,家人週末也不能一起從事一些活動。

我和波爸有一個共識,就是體育活動很重要,但國中時再開始參加學校體育社團就可以了,不必為了想加入熱門體育社團而早早開始訓練。熱門體育活動包括足球、籃球或橄欖球等,每個地區或學區不同。能不能加入某些體育社團也跟學區大小有關,當學區很大,學生很多時,某些社團因為想加入的人多,就必須徵選,如果孩子沒有很早開始訓練,徵選時就無法贏過那些從小加入體育社團的人,足球是個很好的例子,足球越早開始練,用腳來踢球的能力越好,但是小學很少有足球隊,所以必須加入社區足球隊或是私人足球俱樂部,有些費用相當可觀。再來,為了贏得比賽,就算孩子成功篩選進入球隊,能上場比賽的機會也很少,籃球是個很好的例子,籃球一次在場上的球員很少,為了贏球,教練給能力差的球員上場的機會不多,所以在很多比賽時,家長其實是去看他們的孩子坐冷板凳。因為我們在小學區,所以人數不太多,所以幾乎所有的運動團體只要想加入都沒問題,但是學區人數少,需要大量球員的運動社團就組不起來,像是橄欖球,我們學區沒橄欖球隊,但是喬治現在的夢想是加入紐約巨人隊,我們不知道如何讓喬治知道學區沒橄欖球隊,所以他也無法訓練或比賽,只希望他對橄欖球的興趣會隨時間慢慢淡化。波爸希望喬治繼承衣缽,加入摔角及田徑,但我喜歡田徑這種個人競賽,但覺得練摔角會造成身體的傷害,老了之後種種後遺症會出現,但美國人似乎沒有這種「養生」的觀念,他們很多人喜歡體能極限運動,反正身體疼痛再吃止痛藥就好了。還好,喬治現在對摔角沒興趣。

我和波爸雖然在體育活動上意見算是一致,但我們在學鋼琴這件事的看法不同,波爸認為每個孩子都要學鋼琴,但我認為如果孩子不想學就別勉強。因為除非孩子很有興趣,不然每天得要求孩子練琴的人可是書僮媽媽我啊,我可不想花錢找罪受。學才藝不只是學某項技能,也學會耐心毅力,還有訓練抗壓力,比如要上台跳舞或演奏鋼琴等,小孩必須克服恐懼,也學習與壓力共存,相當不簡單。有些家長送孩子學才藝是為了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時,能夠從容自在,落落大方,對答如流。我和波爸都不是喜歡社交場所的人,但載孩子去學才藝,也會增加需要與其他家長互動的機會,對於我們來說可謂精神折磨,所以現在的一些線上課程就符合我們這種宅爸宅媽,比如現在有很多線上美術課,教孩子很多美術技巧和點子,又不用花時間載送以及與其他家長互動,實在太好了。不過如果孩子要求上其他才藝課(比如小薇想學跳舞),我們也會讓孩子去學,前提是孩子必須自願、主動且積極,如果需要我三催四促,那就馬上賣空停損。

最後,有一點我很好奇。我問波爸,為什麼有些家長可以一邊工作還一邊帶孩子參加很多活動呢?他們是怎麼辦到的?我連要抽空教孩子中文都很難,波爸的回答是,這些家長有錢請人來做一些家事或是外食等,而且他們善用時間,他們會事先計畫安排日程表且嚴守計畫。嗯!我想有紀律的父母就容易教出有紀律的孩子,這是我要反省的一件事。不過,我和波爸都喜歡看書(和一些很棒的網路文章),我們希望孩子不要過著匆匆忙忙的生活,而是有心思、有時間靜下來好好多讀幾本好書,這在忙碌的現代生活裡,其實是一種奢侈的小確倖。

↓ 其實,波爸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放電視給孩子看,自己跑去看書 \^o^/

PXL_20210124_231733976.MP.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才藝 體育
    全站熱搜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