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美國的一歲寶寶已經開始讀量子力學、相對論、火箭科學、牛頓物理學等的科學讀物嗎? 天阿! 台灣的下一代要如何在國際舞台上與人競爭呢? 

Something New For Baby To Chew On: Rocket Science And ...

 

別擔心,台灣的出版社不可能會錯過這樣一套「爸媽一定會想買,寶寶不一定會想看」的書籍啦! ^o^

 

↓ 台灣翻譯的寶寶學科學套書(博客來在特價)

 

 

好吧! 我得承認這類書籍就是會打動我這種科學文盲,入手是早晚的事啦!

不過,我們來合理化一下自己的購物慾吧! 理性探討一下讀這種連爸爸媽媽都不懂的書給寶寶聽有什麼好處呢?  從觀察我們家兩歲小喬跟她的哥哥一起聽英文元素週期表歌曲以及看元素週期表海報的反應,我發現介紹新事物給孩子,從來不會過早,只要把標準放低就行了。小喬跟著哥哥一起看英文元素週期表歌曲,看得哈哈大笑,她也指著元素週期表海報,咿咿嗚嗚,模仿哥哥指著元素週期表海報唱歌。對她來說,媽媽請Amazon Alexa 播放英文元素週期表歌曲跟播放小星星一樣,並沒有難與簡單的差異,都是歌曲,所以她也不會抗拒,而我興奮地介紹英文元素週期表歌曲給我妹妹,請她放給她女兒聽時,她女兒說不願意聽,理由是「不想學」,她的年紀已經夠大到知道媽媽播放的「有趣」影片,其實是包著糖衣的苦藥,就是要她學某樣東西。果然,年紀愈小愈好騙啦!

再來,為什麼醫生家庭常常會出現醫生孩子呢?除了資源較多之外,如果父母的言談中常常出現一些醫學相關的專有名詞,他們的孩子在學校第一次遇到這些名詞時不會感到陌生,學習起來會比其他同學得心應手,也容易產生自信心。所以,寶寶時看量子力學或相對論這類幼兒繪本,這些辭彙在他們的腦海裡產生一些印象,當他們上學遇到這些名詞時,他們不會同時接觸陌生的名詞和概念,讓學習加倍困難。這讓我聯想起閱讀研究中的冰山理論。什麼是閱讀的冰山理論呢?舉例來說,有兩個小孩上幼稚園時都不會閱讀,但經過三個月後,其中另一個孩子已經開始讀簡易書本,而另一個孩子則還是大字不識,這種情況會讓人以為第一個小孩比第二個小孩聰明,但仔細比較兩人的家庭背景,可能發現第一個孩子的家裡很多書,家長也常唸書給孩子聽,所以雖然這個孩子還不會拼音,但他/她已經了解書本的故事流程或是如何回答大人對提出的問題,而第二個孩子則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與練習,就像兩座冰山,在水平面上它們可能一樣高,但在水面下,一座冰山可能是巨大無比而另一座冰山則是微不足道,同樣的,親子共讀累積起來的深厚底蘊在孩子學會識字後迅速嶄露,讓人以為是孩子的天賦差異,但其實是家庭環境的影響。研究也發現,孩子入學時的字彙能力比起他們的識字能力更能預測這個孩子的學業成就。此外,從喬治學習元素週期表歌的過程中,我發現介紹新詞彙給孩子也是打開他們思索和觀察這個世界的一扇扇門窗,比如喬治會突然問我:「Scandium是什麼?」,或是「香蕉裡有potassium,potassium對人體有什麼好處呢? 」,或是「金是halogen還是alkali?」,他問的這些問題我大都沒辦法回答,但我可以翻書或問一下谷哥,如果沒有這些辭彙,喬治也不會問出這些問題,我們也不會試著找出答案。

好啦! 您是不是很心動,想趕快去買寶寶的量子力學這樣的書呢? 我稍微爬梳一下在Amazon網站上的讀者留言,大部分的家長對這一系列寶寶書的評價很高,尤其是唸科學相關科系的家長,因為他們認為作者能做到用簡單的話來解釋複雜的科學理論,相當不簡單,但是認為插圖不吸引人的家長也不少,也有不少家長承認他們的孩子對這些書不感興趣。所以,如果您因為我的介紹而買這系列的書但是您家孩子不賞臉的話,請別來找我興師問罪喔 ~ 祝大家親子共讀愉快 ~ ^o^

相關文章連結:

學習元素週期表的資訊

七歲的喬治背完英文元素週期表

 

↓ 三個小蘿蔔頭一邊聽The Periodic Table Song ,一邊咯咯笑

↓ (在我看來)小喬在唱The Periodic Table Song ,不成曲也不成調,但她表演出歌曲中最搞笑的超高速歌詞部分,並且說出[haf],這是元素[hafnium],不過她也指著這張海報上的門得列夫圖像說:爸爸,指著瑪麗居禮圖像說:媽媽。嗯!兩歲會講爸爸媽媽已經比她哥哥姐姐強很多了。我彷彿看到了哈佛大學的入學許可通知單囉!

 

 

arrow
arrow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