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家老大書扉今年十歲,在美國賓州讀小學五年級,她的漫畫啟蒙書是康軒出版的《紅豆綠豆椪》,小二開始看,從此她就愛上漫畫,為了鼓勵她閱讀中文書,我陸續買了不少「知識性漫畫」。我自己是看漫畫長大的,不過看的多半是日本少女漫畫,我覺得一旦看過娛樂性漫畫,孩子可能會對知識性漫畫失去興趣,所以在孩子能自己去找娛樂讀物前,趕快多塞一些「知識性漫畫」給她。比起我小時候,這年代孩子的教育資源真是太豐富了,現在的知識性漫畫簡直是戰國群雄爭霸,種類多,品質佳。我小時候只有文字加插圖的兒童科普讀物,現在則是各學科都有漫畫版的讀物,可以先拿來拐「漫迷兒童」,倒也讓我這媽輕鬆許多,例如當我想讓孩子學中文成語時,不需要強迫小孩背「成語」,準備一套《植物大戰殭屍》成語故事漫畫,小孩就自動自發的反覆閱讀,也記了不少成語。當然事情也不是真的那麼容易,例如特地買了整套《哆啦A夢科學任意門》漫畫,書扉喜歡的就只有漫畫部分,出版社特地在每篇漫畫中間加入適合學齡兒童的相關科學知識,但我的小孩會直接跳過這些部分,就跟她們不會去看書本的目錄和附錄一樣,但偶爾還是會有一部分科學知識吸引書扉的興趣,而且因為漫畫本身也是中文閱讀練習的材料,所以買「知識性漫畫」算是報酬率不錯的投資。

然而就算是漫畫迷也不會愛所有的漫畫,比如《超科少年》這套漫畫就擺在我們家三年,幾度嘗試推薦,書扉都不賞臉,甚至媽媽提議唸漫畫給她聽,也沒能拐到她,因為書扉不喜歡「科學」,平時學校的「科學實驗課」必須寫觀察紀錄或作業,對她而言是苦差事。過去一年因為疫情,書扉在家上課,少了寫實驗觀察記錄之類的活動,書扉曾告訴我她覺得輕鬆許多,也比較不討厭科學課了。雖然書扉不愛寫實驗紀錄,但如果只看老師做實驗的話,她覺得還挺有趣的。因為自認為不愛科學,一聽到《超科少年》是「科學書」,她馬上說「不」。雖然我覺得買了整套書孩子不看很可惜,倒也沒強迫她讀,本想說等老二宇昕大一些再來拐宇昕讀。現在小一的宇昕還沒能耐讀《超科少年》,因為這套書完全沒注音,內容也偏難,因此這套書就這麼閒置了三年。沒想到兩週前不知怎麼開始,跟書扉聊到了現今所有人類都起源自東非的某一個人種,媽媽用有限的科普記憶講到了達爾文和演化論,沒想到書扉「科學魂」上身,她告訴我曾在書上讀過這個非洲起源論,她翻出《科學任意門》那套漫畫的《人類演化追蹤槍》,秀給我看一張人類七百萬年的演化圖,正當我訝異她原來多少看過一些漫畫外的內容時,她竟然問我家裡有沒有關於達爾文的書,我就建議她讀讀看《超科少年》第二集《生物怪才達爾文》,只讀漫畫部分就好,於是書扉讀了書中的漫畫部分,似乎覺得漫畫還算有趣,所以那幾天就默默的看完六本《超科少年》的漫畫部分,但是她沒看書中的非漫畫部分,儘管如此,媽媽已經覺得太棒了,總算書沒白買。

《超科少年》是親子天下出版的,共六本,每本介紹一位科學家,也介紹該位科學家提出的理論和貢獻,還描述了科學家提出理論時所面對的挑戰和爭議。六位科學家都大名鼎鼎,包括牛頓、伽利略、達爾文、法拉第、居里夫人、和孟德爾。對於台灣的學生,就算不讀任何課外讀物,只要讀到國中畢業,都會在課本中讀過這些科學家的貢獻,例如國中理化課學過牛頓三定律、國小自然課觀察過電生磁現象(雖然我好像到大學時才認識法拉第這個人)、歷史課讀到哥白尼和伽利略的天文學論點、國中生物課也簡單談到了孟德爾的豆子研究和基因,達爾文的物種原始也是歷史課的考題之一。

這套書每本都有一半是漫畫故事,另一半則是非漫畫的科學家傳記和科學知識介紹,主要以文字為主,加上一些插圖。其開本設計為從右翻的半本是漫畫,從左翻的半本是非漫畫部分。漫畫的主角是一男一女兩位國小學生,他們為了完成老師派的功課,使用老師給的「時光體驗機」穿越時空回到每個科學家的年代,與科學家面對面,聽他們講自己的生平故事和研究過程。每次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時,只要回答一個題目就可以回到現代,然後又再次穿越去找出一個題目的答案。例如,在《力學奇葩牛頓》中,首先是認識少年時代的牛頓,觀察他如何覺醒,產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與決心,然後第二次穿越則見到十年後的牛頓,當時牛頓是劍橋三一大學學生,他因為三稜鏡實驗開始對光產生研究興趣,也因為觀察蘋果掉落而萌發萬由引力的假說,接著第三次穿越則見到牛頓如何加入皇家學會,第四次穿越則是見到嘗試證明克卜勒定律的牛頓。這些橋段的設計當然是為了簡要的介紹牛頓這個科學家的重要發現,至於成長求學研究過程的細節很難用少數的漫畫頁數呈現,必須閱讀書中的另外半本文字介紹才能讀到。

《超科少年》書中非漫畫的部份分成三章,第一章「閃問記者會」:採用記者訪問科學家的對話形式,算是簡單的引文。第二章「讚讚劇場」:以文字敘述方式寫出科學家的一生,除了描述科學家如何在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裡焚膏繼晷,潛心鑽研,堅持不懈。書中也呈現了科學家人性的一面,例如有些科學家會因為堅持自己的理論而和別的科學家起爭執,甚至譏弄嘲諷別的科學家;有些科學家只對科學研究有興趣,不願意幫忙自家的農務工作。書中的科學家展現出各式各樣的「人性」弱點,他們會為了學費煩惱,會跟別人爭吵,他們的人生除了科學研究外乏善可陳。《超科少年》帶讀者從不同的面向去認識這些科學名人,他們不再只是課本提及的名字,而是跟你我一樣有血有淚的凡人。

《超科少年》書中非漫畫部份的第三章是「秘辛報報」,大致分為主角科學家和一位當代科學家的PK(詳細比較)、科學家生平年表、其他同時代相同領域的重要科學家簡介,較有意思的是根據每位主角科學家的專長領域介紹該領域的科學史,例如《星際使者伽利略》中有一段「天文學的發展史」,《居禮夫人》那本則有一段「超放射科學史—這些元素好危險」,我覺得這樣的規劃很不錯,雖然簡短仍稍微可以有「見樹也見林」的整體感。不過雖然規劃用意佳,這些偏硬的內容若沒有父母或老師帶著讀,大概只有熱愛這類知識領域的孩子才會主動讀吧。此外,除了伽利略那本,其他幾本都針對每個科學家的學習研究偏好方式,整理了一些讓學生參考的優缺點,牛頓那本是「牛頓自學秘笈大公開」單元,達爾文那本是「達爾文研究攻略大公開」單元。例如,牛頓的強項之一是詳細整理筆記甚至自製研究辭典,而弱點則是不愛分享且不容異己等等,這些優缺讓牛頓完成某些研究,也讓他在某些研究上無法突破瓶頸。這樣的內容規劃不只展現科學名人們的優缺點,也提示小讀者們可嘗試傚法的優點和可借鏡的缺點,我很喜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居禮夫人那本書中,有附上一篇台南市復興國中教師戴熒霞老師分享她如何將《生物怪才達爾文》這本書整合到生物課,也提供了她的教案連結。(戴老師教案連結https://cp.cw1.tw/files/md5/89/eb/89eb510c8819a76783f22d7ae5ff746b-10785098.pdf) 。戴老師的教案是針對班級授課,但一般父母親也可以採用她設計的教學單和活動,做為與孩子共讀時的補充教材,比起自己規劃輕鬆多了,如果是帶孩子自學的父母可能巴不得有整套的教學單來搭配給孩子用,戴老師教案設計中讓孩子製作達爾文臉書這樣的活動,確實很貼合現代孩子的生活體驗,我也想讓書扉試試,不過並不確定書扉是否買單,搞不好她會覺得像科學課作業而拒絕。雖然這篇分享文夾在書中似乎是在幫書本打廣告,但我完全不介意這種隱形的業配,因為內容實用,比起我自己去網路上找相關內容來教小孩,能有專業教師的教案分享,真是額外的福利,家長可以自己決定是否使用。

我認為科學家傳記和科學史讀物最困難的部份是對孩子解釋各種科學理論和假說,恐怕只有理工科大學生才能真正能理解這些科學理論和實驗過程,對我這個讀到研究所的文科生來說,很多科學理論充其量只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書扉這樣對科學不是很有興趣的小五學生,有太多陌生的名詞和人物讓她讀起來有丈二摸不著頭的感覺。就算無法完全理解書中的科學理論,我覺得這套書傳遞給孩子的最重要內容是科學家對真理的追求及執著。《超科少年》套書中介紹的科學家有些在世時已名滿天下,但有些終其一生默默無名,幾十幾百年後人們才了解這些科學家的貢獻。科學研究的路漫長孤寂,有許多科學家一輩子兢兢業業,卻無法取得重大突破而留名史冊,但是科學的研究其實是靠這些默默無名的人點點滴滴累加起來的。我想,孩子讀科學家傳記和科學史也許有很多不懂的東西,但是他們可以學到,科學的起源是因為人類的好奇心,科學的進步是因為科學家的堅毅不懈,而科學的突破是世代科學家的共同努力。

這套書的非漫畫部分我讀了一些,文字量不少,詳細的介紹了科學家的個人故事,當代背景和其他同年代科學家的相關介紹,算是環繞主角科學家的科學史。老實說,如果對科學家或科學史沒興趣,可能閱讀興趣較低,我自己雖然是文科生,但對於「科學家」有點憧憬,所以對科學家和科學史還算有興趣,以前也會看些科普讀物,所以我讀到各類細節覺得挺有趣的,但是書扉能產生多少興趣我相當懷疑,可能我自己把這部分看過挑出一些覺得有趣的故事說給她聽比較可行。漫畫部分對我這個看很多劇情漫畫的老漫迷來說吸引力稍微弱了些,不過把主角設為學生,搭配一些稍微誇張的言行來製造「笑」果,這是書扉願意看這套漫畫的原因,她喜歡搞笑的漫畫,我相信許多年齡與書扉相當的孩子應該也吃這套,因為家中數套科普漫畫都有類似特色,然而這種搞笑對我來說只是覺得畫面有點誇張,並不會特別吸引我,然而不可否認漫畫的形式確實比整本的文字介紹輕鬆易讀,就算是成人的我也是先翻了漫畫才看非漫畫部分,如果能透過漫畫引起孩子的注意力,確實有可能吸引孩子進一步閱讀文字內容,儘管不見得有效,畢竟書扉目前也只讀漫畫部分,儘管如此,我仍覺得是很不錯的設計和嘗試。

整體而言,我覺得這套書很不錯,整本閱讀的話,讀者比較適合小學高年級以上年紀,較小的孩子因為閱讀能力和背景知識不夠,讀來可能吃力,漫畫部分的閱讀年紀可以下降至中低年級,但因為沒注音,絕對也不是剛開始學閱讀的孩子能負荷的,畢竟「教育性」漫畫的知識含量使其比一般娛樂漫畫困難,父母親最好不要揠苗助長,或期待教育性漫畫能和一般漫畫一樣輕易吸引孩子主動閱讀,否則可能期待落空。我三年前買這套書時,老大書扉才小二,才剛開始享受中文閱讀的樂趣,知識量及識字量都有限,也難怪她一路抗拒至今。不過如果孩子本身對某類題材有興趣,知識性漫畫書則是很好的課外讀物,例如我們家另外一套《數學益智王》也是同期購入,也沒有注音,但是因為書扉對數學有興趣,所以她主動翻閱,完全不需要我鼓吹。如果想讓孩子提早接觸文字難度較深及知識含金量較高的書籍的話,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若要孩子自己讀,除非孩子本身是「科學咖」,大概還是等孩子高年級以上再嘗試比較適合。

因為打算寫這篇,也跟書扉聊了聊她讀這套科普漫畫的想法,《超科少年》選的六位科學家她幾乎都聽過,我們家有另一套康軒出版的《漫畫名人堂》(目前共出版四冊,每冊介紹二十來位名人),也是用漫畫形式介紹許多知名人物,涵括各行各業,其中介紹的科學家就涵括超科少年其中五位。儘管《漫畫名人堂》對每位名人的介紹更簡短,基本上總是會提到這些科學家最重要的研究發現,所以達爾文、演化論、孟德爾、遺傳、基因等等,書扉都在漫畫名人堂讀過,就算不太懂,對這些名詞也有點印象,另外一套同樣是親子天下出版的科普漫畫《達克比辦案》也大約是書扉二、三年級時購入,透過有趣的漫畫介紹各種有趣的動物習性或特色,儘管是科普漫畫,書扉卻非常喜愛,自己重複閱讀多次,當我們聊到物競天擇時,她還跟我說還有「性擇」,媽媽吃了一驚,追問之下才知道是從達克比學來的。必須說,知識性漫畫如果知識和故事搭配的好,父母真的可以很輕鬆的讓孩子毫無抗拒的娛樂兼學知識,就這點看來,《超科少年》漫畫在吸引力上輸給了《達克比辦案》,儘管真要比較漫畫內容含的知識量,其實《達克比辦案》關於動物的知識量並不輸給《超科少年》,只是比較集中在動物相關的知識,當然《超科少年》非漫畫部分的知識量讓整本書的知識量大增,如果爸媽一心想多塞些知識給孩子,也許《超科少年》是多了些,但根據我家小孩的反應,如果只打算買一套書,我更推薦《達克比辦案》,畢竟書扉有一段時間反覆閱讀多次,這樣媽媽覺得投資書錢更划算,針對漫迷兒童的入門科普漫畫而言,我也更推薦《達克比辦案》,至少它是幾乎整冊的漫畫添加相對少數的文字解說頁,對漫迷兒童更有吸引力,然而不管哪套都是識字量達一定程度才能自己讀的讀物,我認為至少小學中年級以上比較適合。

走筆至此,已經談到數套我家收藏的教育性漫畫,儘管不是每套都受孩子喜愛,也不是孩子喜歡就會全本閱讀,至少我們家「宣稱」不愛科學的書扉,事實上也不知不覺的閱讀相當數量的科普漫畫,模糊的記得了一些科普知識,在學校尚未介紹生物演化相關知識前,她已經略知所謂演化論、天擇、性擇、基因、達爾文等等,透過廣泛閱讀知識性漫畫的經驗,最後建構起她目前對生物演化這門知識的認知架構,書扉透過《達克比辦案》的閱讀經驗,她知道一些「演化論」具體實例,如鯨魚是曾經上陸又回到海裡的生物(演化),環境的大變化造成恐龍滅絕(天擇),然後再透過傳記漫畫接觸到提出演化論的達爾文這個科學家,瞭解科學家如何從觀察和歸納發想出理論。我深深的體會,即使是大量的漫畫閱讀,其實也能幫助孩子建構基本的知識架構,當然前提是大量閱讀及良好的讀物,漫畫僅是一種閱讀媒介,如果孩子讀漫畫比較容易學習,就讓他們從漫畫開始,孩子、老師和家長都輕鬆許多,當然也是因為目前知識性漫畫的質量都比以前好太多了,也才有漫畫學習這選項,感謝這些努力創作的漫畫家和出版社,尤其我很開心看到本土漫畫家的作品,雖然台灣知識性漫畫似乎仍以韓國翻譯居多,比如我們家中的《數學益智王》和《生活智慧王》都是韓文翻譯的。只要孩子喜歡,不管哪國創作我都會買,但能支持自己台灣的作者仍然更開心。

image.jpg

 

 

arrow
arrow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