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有一次一個小學辦家長參觀學校的活動,我去幫忙翻譯,不過那天很多中文家長都是碩博士級的人物,他們會講英文,所以我就只在教室裡聽聽家長和老師的對話。一個幼稚園的老師興高采烈地跟一對中國夫婦介紹她教室裡的各式Center,就是將教室分成不同區域,如閱讀中心、算數中心、扮裝中心、桌遊中心、科學中心、藝術中心等等,一天中會給孩子一些自由時間,自己選擇到不同中心,玩自己想玩的東西。這個老師講到扮裝中心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中心,那個中國爸爸打斷老師的介紹,直接問老師她們現在數學在教什麼,老師愣了一下,然後帶這對中國家長到數學遊戲中心看看學生們在數學中心探索什麼。這個經驗令我印象深刻,美國老師和中國家長之間的文化差異表露無疑。其實不只中國移民,其實大部分國家的移民,只要是學經歷較高的移民,似乎都有一個成見,認為美國學校的數學很簡單。我也不例外,我原本以為美國幼稚園應該就是要求小朋友數數數到一百。不過,喬治現在幼稚園下學期,我覺得他們班的數學進度很快。我之所以說「他們班的進度」是因為大部分美國公立學校的老師並不必按照統一課程上課,學區有一個課程進度大綱,但老師有很大的自由來安排課程內容,並根據孩子的程度及喜好來調整上課方式。比如,課程大綱會要求老師在這學期教四季的變化,但不要求老師在特定某一週用同一本書來教,也不要求學生一定要背下某些專有名詞,老師會用很多元的方式來介紹四季,比如畫畫、唱歌、四季的故事書等等。當然,老師也會發學習單讓孩子練習寫專有名詞,學習單會送回家,家長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
再回到數學課程的討論,我覺得他們的課程著重在數學概念及數學辭彙的學習,比如「左右」、「大小」、「輕重」、「多少」、「加減」等。方法也很多樣,包括實做、學習單等等。最近,喬治的班上已教完十以內的加法,五以內的減法,也開始練習十以內的減法。大部分的練習要求小朋友利用圖片來了解加減的概念,並填寫數鏈(number bond)及算式(number sentence)內的數字。學生也被要求自己畫圖來展示加減法。老師也鼓勵家長多多跟孩子一起想出數學小故事,比如,「喬治耶誕節得到三台車,然後生日時又得到兩台車,請問喬治現在總共有幾台車?」(如果要貼近實際情況,問題應該是「喬治耶誕節得到三十台車,然後生日時又得到二十台車,請問喬治現在總共有幾台車?」,但還沒教到十以上的算術,所以只能瞎掰)。我和波爸很聽話,想到時就會問問喬治一些數學應用題。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孩子了解數學不是抽象的四則運算和公式定理,而是生活的必要工具。現在台灣小學的數學可能跟我小時候很不一樣,不過我記得小時候做很多應用題的練習,但很少是自己想應用題。
最近,喬治的班上多了一個新的數學活動,叫做Sprint(我姑且將它翻作「數學競速」)。在美國生活過的人可能知道這個字,因為Sprint是美國的一家相當大的通信公司。不過Sprint這個英文字的本意是「 run at full speed over a short distance 」,也就是「用全速跑一段短距離」 。所以,Sprint這個數學活動就是給孩子一張紙(請參考下方照片),上面有好幾題數學計算題,然後老師開始計時兩分鐘,看誰可以做完所有計算題。如果某個學生在兩分鐘答對大部份問題,老師下次就會給這個學生更難的題目,所以雖然這個練習很像在考試,但不打分數,也不排名次,完全是個人化的練習。喬治第一次的Sprint練習,有四分之一沒寫完,而且寫完的還錯一半,不過第二次Sprint幾乎全寫完,但還是錯一半,所以我開始在家裡跟他一起練習回答計算題。透過Sprint這種活動,大部分的孩子就可以將基本的加減法背下來了。
到目前為止,喬治班上的數學進度與要求超過我原先預期的,我回想自己幼稚園時,只記得去吃點心,好像也沒學加減法啊。我婆婆對於喬治班上的數學進度也很驚訝。也許這代的孩子比較聰明,或者說,這一代的孩子不管在哪個國家,都面臨較大的學業壓力。但也有朋友說,幼稚園教的東西,到國小一年級又會不斷重複,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學起來了。究竟接下來的數學教育會是如何,我們就來慢慢看吧。
↓ 已經學完十以內的加法,這是課堂中的練習單
↓ 已經開始做十以內的減法,這這這也太快了
↓ 作業拖了好幾天沒做,這個媽媽很失職
↓ 第一次數學競速(Sprint),喬治一半沒做完,也錯不少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