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月十六日早上去學校跟書扉的導師和特殊教育老師開會,與其說是開會,不如說是老師對家長的說明,當然家長也可以提問,等家長簽完名,這個從十一月六日開始的行政流程總算完成,也就表示書扉可以開始進入gifted program上課,其實也只是一週兩次,每次各一小時左右的非標準課堂進度課程,書扉非常期待,一方面是目前班上標準課程進度的數學她都會了,所以常覺得無聊,另一方面是目前在這個課程的另外兩個三年級學生都是她的好朋友,她既不用擔心認識新朋友的問題,又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嘗試學習新東西,看得出來她真的迫不急待了,因為剛好碰到春假前夕,所以第一次的上課將是春假後第一個上課日,這個春假她搞不好會巴不得快上學。

我沒預期到行政流程會耗時將近半年,去年十一月初,在每年例行的教師家長面談中,老師首次提到因為書扉課堂表現極佳,如果父母親同意的話,她將推薦書扉接受gifted program的測試,如果測試達到標準,那麼書扉就可以加入gifted program。書扉的導師徵得我的同意後當場寫了一張簡信,家長簽了名,就可以正式送交給負責特殊教育的老師,算是那天開始行政流程。過了大約一個月後,某天書扉回家後告訴我她去做了一個測驗,後來測驗結果送回家,原來是智力測驗,分數雖不到極高,倒也確實超過一般水平,算是有資優潛力,所以學區給家長一份正式通知,以及另一份同意讓學區進行評估測驗的同意書,家長簽名後寄回學區辦公室,學校就會安排另一個進入資優課程的評估測驗,大約是三月時書扉又回家報告她又在學校做了一個測驗,測驗後倒是很快就將結果的電子資料寄給家長,然後三月底書扉帶回了請家長去學校開會的通知。

這種標準課程外的輔助課程有好些種類,書扉一年級時親師面談中,老師建議讓書扉接受口語矯正訓練,因為她稍微有些口吃的狀況,雖然不至於有溝通困難,但因為這是可以透過矯正輔導改變的說話習慣,盡早開始由專門的老師輔助改善就越容易矯正回來,所以當時也是簽了一份同意書,由語言老師做了一個評量,評量結果和開會通知一起送回家,然後家長與老師開會,聽完說明後,家長再簽了讓小孩接受語言矯正課的同意書,隔週就開始參加矯正課,從親師面談到正式加入矯正課程過程大約一個月,評估測驗也只做了一次就決定了,矯正課一週一次,大約也是一小時,書扉離開教室去語言老師的教室,老師會給她一些練習,提醒她說話習慣,因為當時沒有紀錄,確切時間記不清楚了,大約到二年級開始沒多久後,語言老師就說書扉的口吃習慣已大致改善,所以建議結束語言矯正訓練,印象中沒有再開一次親師會議了,但是也有一份完整的報告書,當然家長也得簽一份文件,表示同意停止矯正課的建議。

更早之前,在書扉滿兩歲前,小兒科醫生就因為書扉語言學習的發展落後於標準小孩的發展,建議我們申請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的協助,書扉大約一歲半才開始會叫媽媽,兩歲時總共會使用的中文字加英文字大約只有十個(因為當時沒紀錄,已經有點記不清楚),比起一般孩子確實晚了一截,雖然一般雙語家庭的孩子普遍比較晚說話,而且說真的我們家父母講相同語言,除了卡通看英文卡通,基本上小孩幾乎算是單語家庭的小孩,但因為住在美國,出門後通常只聽到英文,中文的輸入比台灣的孩子少一些,算是處在雙語環境的孩子,但是小兒科醫生是按照幼兒標準發展時程來建議父母,以免錯過早期療育的時機,雖然媽媽自己覺得書扉只是晚說話的孩子,但又沒有充分的自信說書扉只是需要再多一點時間就可學會講話,所以我們照醫生的建議聯繫了早療的機構,然後安排了評估人員到家中做評估,也依照評估人員的建議帶書扉去做了聽力測驗,因為書扉太過怕生,第一次的聽力測驗後檢查人員說書扉應該沒有聽力問題,但是似乎並沒有完全達到沒問題的檢測結果,又另外安排第二次聽力測驗才確認她完全沒有聽力問題,至於早療的評估當然是建議讓書扉接受早療的協助,因為她的語言發展明顯的落後於同年齡的孩子,評估的當日評估人員就告知了建議,我也簽了同意書,一個月內就開始有早療人員來家中拜訪,一週一次,一次一小時,最初安排的是綜合性的早療協助人員,幾個月後因為書扉爸爸覺得似乎沒啥進步,更換成語言治療師,雖然說真的兩種人員的做法其實差不多,兩歲的孩子當然不可能用課本上課,基本上是老師帶著孩子一邊玩,一邊刻意的不斷重複各種簡單字句,因為是老師來家中,所以媽媽從頭到尾都陪著,事實上,我曾經和老師聊過,老師說早療的用意是讓老師來示範方法給家長,讓家長在家中盡量以同樣方式幫助孩子學會語言或其他學習目標,例如肢體操作等,因為一週一小時的時間老實說是絕對不夠讓孩子達成學習熟練的目標,家長的輔助才是重點,透過早療師的示範,讓家長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幫助孩子學習,不過前後兩個老師在開始家訪一段時間後,都告訴我她們很肯定書扉只是晚說話的孩子,絕對沒有任何發展遲緩的問題,因為雖然書扉的語言使用量依舊緩慢增加,但確實不斷在增加中,而且當她們帶著書扉玩遊戲時,書扉顯示出極佳的認知能力,老師通常都會帶來一些幼兒的認知玩具,書扉儘管講不出顏色形狀的名字(事實上連吃飯喝水等多數日常生活詞彙也說不出來),所有這些認知玩具都能馬上掌握,配對顏色,形狀,類別,基礎邏輯遊戲,每一種幾乎都是馬上就會玩了,老師告訴我,書扉是個聰明孩子,因為她看過太多孩子了,有發展問題的話很容易辨識。

不過不知是否因為書扉的語言輸出仍是慢速進步,所以老師並沒有建議停止早療,所以就從滿兩歲前一個月開始一路到三歲生日前,大約一年時間 三歲後的早療輔助機構是不同的,也需要再做一次評估測驗判定是否需要,所以在書扉快滿三歲前老師告訴我去聯繫另一個機構,安排了評估測驗,評估那天雖然書扉面對陌生的評估人員有點緊張,但評估場所的玩具設配讓她很有興趣,心情好的狀況下她很適當的配合評估人員的問題,表現出三歲孩子應該有的表現,儘管語言能力仍然稍弱,但基本溝通和理解已經沒有問題,所以評估結果建議書扉不用再接受任何早療。後來妹妹宇昕比姊姊更誇張,兩歲才開始叫媽媽,所以也同樣被兒科醫生建議申請早療,但是她的進步卻相對較快,書扉大約快滿三歲才開始用三字的簡單句,宇昕則是兩歲半左右開始,從說第一個字到簡單句大約經過半年,所以經過半年早療家訪,老師就建議宇昕可以結束早療課程,因為老大小時候在費城,老二小時候已經搬到郊區,也許不同地方的早療服務經費和人力也不相同,不過評估的人員安排和時間倒是類似,跟機構聯繫後通常一個月內就會安排好評估,評估確認後也很快就開始家訪,畢竟如果是發展遲緩的問題,早療的目的也就是及早協助,如果像資優課程那樣過半年才完成行政程序的話,可能會錯失早期療育的重要時點吧。

從結果來看,不管書扉或宇昕都只是晚說話的小孩,在兩歲時,兩個都明顯是語言發展落後的孩子,但是慢慢地從落後歸隊,目前兩個孩子的語言能力都符合目前年齡該有的程度,其他方面的學習也沒有落後之虞,甚至書扉竟然還有機會參加資優課程,老實說,我覺得也許評估的機制不能完全正確反映孩子的真實狀況,當初兩個孩子所接受的早療,也許浪費了一些社會資源(早療是免費的,提供單位會向孩子的醫療保險公司或政府教育部門請款,家長不用額外付費),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學習障礙,但是當初她們也的確落後於一般同年紀的孩子,不管是小兒科醫生或幼兒發展評估人員都是依孩子的當下發展狀況採取標準建議,除非當媽媽的我有百分百的自信,自己的孩子完全沒問題,才敢拒絕早療的協助,當初的早療協助是否加速了兩個孩子的語言學習,或者只是剛好她們就是得到那個時間點才能學會,既然她們接受了早療,那當然也就不知道沒早療的結果,然而不可否認當初書扉的老師充滿信心地稱讚書扉聰明,確實讓媽媽我放心許多。

現在書扉經過了兩次評估,有機會參加資優課程,說真的,我不確定評估是否完全正確,我自己覺得書扉腦袋挺不錯的,不過影響她學業表現好的因素也包含她非常認真的個性,由於目前為止她對於數學真的非常有興趣,甚至會主動要求媽媽出數學題給她做,這樣的小孩應該不太多,至少我自己小時候可沒有過,所以我配合書扉的偏好提早教她一些學校課程尚未開始進行的數學,例如二年級時就先學了乘法,也陸續配合她閱讀的數學漫畫內容介紹一些非進度內的數學內容,因此三年級開始後,書扉常常抱怨學校數學課超無聊,因為她都會了,雖然不是刻意提早教她,卻因提早學習讓她目前常常感到上課很無聊,如果這個每週兩小時的資優課程可以讓她部分時間離開教室,有機會學更多她有興趣的數學,拓展她的興趣和潛力當然是再好不過了,反正就在學校上課時間,媽媽也不用接送她去哪裡上課,她也能偶爾離開目前她覺得無聊的數學課,我們很高興她得到這個機會,對她會有何影響就拭目以待了。

不過與老師的面談中,最讓我驚訝的是,特教老師告訴我們,一旦書扉進入資優課程,以後不會再有測驗來決定她是否能繼續留在該課程,也就是說,一路到高中(美國義務教育到高中),她都可以留在gifted program,但是特教老師還是會定期評估學生的進度並調整給學生的學習內容,我印象中台灣的資優班好像是每個階段都要再考試的,但因為我從來也沒機會進入資優班,其實也不清楚台灣資優班的制度,而且美國各學區的規劃也會有差異,或許這只是我們這個學區的做法。

 

這張照片是書扉最近在學校美術課做的成品,仔細看可以看到貓頭鷹拿著的紙上還有數學題,果然反映創作者書扉個人偏好

DSCF2449.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msters 的頭像
    Momsters

    Momsters母姊會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