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奇樹屋」套書中,「龐貝城的末日」(13)、「古墓裡的兵馬俑」(14)、「逃離維京海盜」(15)以及「勇闖古奧運」(16)這四個故事是一個系列,主題是「傑克和安妮成為榮譽圖書館員後,進行四個任務,在天災人禍中,搶救一個即將消失的故事」。第三個拯救書籍的任務是「逃離維京海盜(Viking Ships at Sunrise)」,在這個故事中,傑克和安妮要拯救的故事叫做「Serpens Magna (巨蛇)」, 傑克認出這兩個字像拉丁文,摩根解釋:「 ....在歐洲的黑暗時代,受過教育的人都是用拉丁文寫字。」,這一次,傑克和安妮回到了西元五世紀的愛爾蘭,遇見派屈克修士(St. Patrick),參觀了當時基督教修士們的居住地,得到寫有他們要拯救的故事的手繪珍本書,然後在躲避維京海盜襲擊的最黑暗時刻,求助於他們拯救的故事,巨蛇現身援助,最後他們順利回到樹屋以及蛙溪鎮。故事說完了 >o< ,但是我的話還沒說完呢! ^o^ (喬治別急著走開啊!)
「逃離維京海盜」這本書很短,英文也才5502個字(DOGObooks),但是這本書是我看到目前為止,在「神奇樹屋」套書中,「文學性」最高的一本,也就是說這本書利用了小說寫作的筆法,比如書中有一個貫穿全書的「母題(motif)」, 母題(英語:motif)是敘事中指在故事中重複出現、具有象徵意義的元素。 通過重複使用母題,可以幫助敘事(或文學)去表達主題或情緒。 ( A motif is a repeated idea within a work of literature that has symbolic significance to the story. A key aspect of a motif is this idea of repetition and reinforcement. A motif could be an image that sticks in the reader’s mind, an object in the plot that has importance, or a character feature that appears across multiple characters.)。「逃離維京海盜」這本書的「母題(motif)」是「光」,在生活艱難的中世紀,聖派屈克修士和其他宣揚基督教的修士就是「地上的鹽,世界的光」,而他們記錄下來的當地語言及文學,也是俗世的文明之光。就連書本的英文標題「Viking Ships at Sunrise」,也運用了「光」這個母題,但是,中文翻譯的書名是「逃離維京海盜」,這個書名翻譯完全忽略了作者苦心經營的文學作品完整性,我看了一下翻譯者,果然不是文學系出身的,不過這也可能是編輯的想法。這本書中也用了很多比喻和意像,比如一開始傑克和安妮到達聖派屈克修士居住的小島時,他們爬不上濕滑陡峭的海岸岩壁,這時降下了一條粗繩,幫助傑克和安妮順利爬到島上,而降下這條粗繩的,正是聖派屈克修士,隱含著聖派屈克修士是幫助世人向上提升的力量。你可能覺得:「這位歐巴桑,妳會不會想太多了?」,喔~ 不~ 文學作品可不只是一連串事件的疊合,每個場景的描述,每個角色的神情,都隱藏著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感受和想法,而閱讀文學作品的樂趣,也在於讀者能夠抽絲剝繭,找出作者苦心經營的意像,比喻和深意。雖然「逃離維京海盜」這本書很短,但我覺得它很適合當做初中的文學課導引教材。目前,喬治是不會坐下來聽我長篇大論,不過,等他大一些,也許我們可以再來讀一次這本書,一起欣賞文學家的用心良苦。
但是,我話還沒說完喔! (喬治不肯聽媽媽上課,媽媽只好寫部落格,抒發己見,也是希望幫助家長了解如何帶孩子閱讀啦 ^^)
喬治讀完「逃離維京海盜」後,我讓他看一些中世紀手抄書的照片。雖然可以想一些活動,但這一次,我比較帶他學習抓住書中的重點,所以我開始問他一些問題,比如「傑克和安妮這次的任務是什麼?」,「傑克和安妮回到哪個年代?」,「傑克和安妮到達哪個國家?」,最後,我問:「聖派屈克修士是誰?」,喬治的答案是:「我不知道。」,蝦米?! 學校每年慶祝「St. Patrick's Day」(聖派屈克節),而你不知道誰是「聖派屈克修士」? 這就好像「教師節」不講孔子的故事,「端午節」不講屈原的故事,到底為什麼呢? 然後我請我妹妹問她國小六年級的女兒書扉,書扉的答案是「St. Patrick is the saint who chased the snake out of Ireland.」,但她說不是老師教的,是她班上一位愛爾蘭裔同學跟她說的,也就是說,公立國小每年慶祝「St. Patrick's Day」(聖派屈克節),讓小朋友穿上綠色衣服,在教室裡尋找Leprechaun藏起來的金幣,就是不教小孩子關於「聖派屈克修士」的故事(也許有些老師有教吧~)。到底為什麼呢?
美國的公立學校不教誰是「聖派屈克修士」,是因為『不敢教』或『不願意教』,一開始是因為怕被告,因為早期有學校被告強壓學生接受基督教,但現在已經矯枉過正,將基督教或天主教視為白人至上的壓迫工具,這是為什麼很多基督徒要在家自學或是送孩子到基督教的學校。有基督教信仰的教師或職員也膽戰心驚,管控自己的言行,深怕被告,而最近美國最高法院裁決華州橄欖球教練在球場邊祈禱合憲這一事件(請看文末的相關文章與影片),可以說是美國過去半世紀的校園宗教爭議的一個里程碑。一個高中橄欖球教練在球場邊祈禱,被告上法庭,還被學校革職。這事件聽起來不可思議,卻是複雜美國社會的縮影,也顯示美國人爭取宗教自由的不懈努力。
如何帶孩子讀文學作品?從講解單字和句法結構,到文學筆法的剖析,再到結合社會議題的討論。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閱讀程度和心智成熟度做調整。我之前覺得「神奇樹屋」這套書可能讀到四年級,但現在我要收回前言,我認為作者真的很用心,學生可以從這套書學到很多不同層次的知識。所以啦 ~ 喬治別抱怨,跟媽媽一起慢慢把整套「神奇樹屋」書啃完吧~
「美國最高法院審理 HS 足球教練因現場祈禱而被解僱的案件 」
「校園祈禱與"分離之牆" ----恩格爾訴瓦伊塔爾案(1962)」
↓ 喬治讀完20本「神奇樹屋」囉!(4/xx/2022)
↓家中有的相關書籍,可以看看中世紀人及維京人的生活!(從大哥家接收的恩典書籍)
↓DK的書籍很精緻,可以看看中世紀的手抄本!
↓解釋「最高法院判決橄欖球教練校園祈禱合憲」最深入淺出的評論影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