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並不是每個孩子都上公立幼稚園(Kindergarten),但在美國,大部分的地方都將幼稚園(五歲開始)列入正式教育的一環。有些學區的幼稚園是全天,有些學區的幼稚園只有半天。雖然是正式學制的一部分,但家長可以選擇不送孩子去幼稚園。不過,大部分的家長會送孩子去幼稚園,畢竟,上公立幼稚園不用交錢,因為繳學區稅時已包含在內,再加上美國人很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也很擔心孩子晚一年上學會交不到朋友,所以通常會在孩子上幼稚園前選定學區,然後在那個學區買房子或租房子。
在美國,小朋友第一天上幼稚園似乎是一件人生大事,也發展出越來越繁複的儀式。很多家長會特地做一個板子,或是買一塊板子,上面寫著「First Day of Kindergarten」,上面加上孩子的姓名,當天日期,甚至班級老師的姓名。上學第一天,爺爺奶奶,姑姑叔叔,住得夠近,關係夠親密的,全都跑來合影留念,在一陣祝福("Have fun!", "I love you!", "Have a great day!", "Happy First Day of Kindergarten!")及依依不捨的道別聲中,孩子堅毅地步上校車,做母親的頻頻拭淚之餘,還得趕緊將照片PO上臉書,抒發情緒,昇華親情。
我問波爸這些繁複的儀式是由來已久的傳統嗎?他說這些做板子舉板子的行為是臉書世代的產物,不過美國人將幼稚園的第一天視為人生中的大事,確實是一個傳統。事前的準備工作也不少,比如,帶孩子買上學的用品及新衣服。由爺爺奶奶陪伴買新學期的用品,似乎也是一個常見的傳統,我婆婆就特地撥時間陪我們去買學校用品。還好有婆婆陪我去,不然我可能得花三倍的時間找東西,因為喬治的學校發了一個購物清單,上面不只標明要準備的物品及數量,連品牌與型號都指定。大超級市場一般會先拿到附近學區的開學購物清單,然後將開學用品放在某一特定區域,所以算好找,但我對品牌不熟悉,還是得東翻西找。跑了兩家大超市,買了大部分東西,但最後一樣東西「耳機」,我還是得上網購買,因為超市裡沒有學校指定的品牌。另外,跟孩子一起讀有關上幼稚園第一天的書,也是大部分家庭會做的事,目地是為孩子減少焦慮緊張,也添增興奮期待。我知道第一天上幼稚園對美國大人及小孩的重要性,所以特地邀住兩條街外的婆婆來參與這場盛事,婆婆說:「我怕我會哭。」,婆婆是很真心地說出這話,聽了婆婆的話,我覺得自己真是個感情冷淡的媽媽啊!
從喬治上幼稚園的第一天,可以看出家長對這一天的緊張程度。為了融入美國文化,顯示我對這一天也很重視,我特地做了鬆餅,然後趁喬治吃鬆餅時,我趕緊準備喬治的午餐。因為起床有點晚,所以有些匆匆忙忙。波爸開始在旁邊碎碎唸,襪子在哪裡?鞋子在哪裡?然後他發現新鞋子的標籤還沒撕下來,而且居然是綁鞋帶的鞋子,他問我有沒有讓喬治練習穿綁鞋帶的鞋,我說沒有,波爸的臉板了起來,看得出來是怒火中燒,我建議喬治可以先穿舊鞋,波爸更不高興了,看來喬治完美的第一天幼稚園就要被媽媽的漫不經心給毀了。後來,雖然鞋子是喬治自己在店裡挑的,但他拒穿新鞋,所以就穿舊鞋上學了。波爸甚至問「我」要穿什麼衣服,我很平靜地跟他說我已經換好衣服了。我也將妹妹從睡夢中挖起來,有點起床氣的妹妹小哭了一陣,讓家中的緊張氣氛不斷攀升,還好婆婆也來了,幫忙安撫妹妹。全家準備好後,就到門口等校車,當然也要拍拍照片。最後,喬治終於上了校車。所有的緊繃情緒也瞬間平息下來。波爸要上班前,還特地交待我要拍喬治下午下校車的照片。我也謹遵所咐,拍了下校車及回家照片,讓喬治的幼稚園第一天得到完整的紀錄。
回家後,吃冰棒犒賞辛苦一天的喬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