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機一動想到這個標題,下一秒才想到這似乎有點誤導,我的「打」指的是「打字」,但是聽來有點像要「打小孩」的意思,然而回想當初國小時,確實班上有同學因作業沒寫而被老師打了很多次,那時回家作業多半就是國字練習,常常是每個單字或語詞寫一行國小作業本,乖乖牌的我是沒膽不寫作業,尤其看到同學被打更是害怕的不敢不寫,那位同學不交作業的原因我並不清楚,但是寫字這件事實在沒啥樂趣,當然長大的我知道自己書寫中文字的能力就是靠這樣不斷的練習得來的,但當初我也只是不敢不寫而乖乖練寫字,如果有得選,多半沒有太多小孩會樂意做這件事。但是在一個使用中文的環境,中文的讀寫確實也是每個孩子不可避免一定得掌握的基本技能。然而當我開始在美國教自己的孩子中文時,我幾乎是從一開始就決定放棄「寫字」這一塊,因為我知道這部份得花很多時間來達成,但是我的孩子們長在美國,未來搬到台灣的機率很低,也就是說英文才是日常生活必要的基本技能,所以我和先生的共識是「英文」優先,但還是盡可能讓孩子學會中文,如果英文跟不上學校進度,我們就放棄中文專心學英文。因爲在這裡長大的孩子未來不一定有機會使用中文,但是英文不佳絕對會讓她們未來受挫,在使用英文的國度連最日常生活語言都不流暢,這種困挫我可是親身體驗。

我和先生都是台灣長大的,平常對話是國語,臺語參著用一些,但不夠流暢,雖然遺憾自己沒守住母語,但也放棄掙扎,直接用國語對談,教孩子臺語這件事也完全放棄,畢竟連國語都是隨時可能棄守的情況,額外教自己也不夠厲害的臺語,肯定是有頭無尾。但是國語畢竟從小學用到工作,要教孩子應該沒問題。

雖說是抱著隨時棄守的準備,但倒是從最初就暗自立下讓孩子中文流暢的目標,聽起來有些矛盾,既然沒打定主意讓孩子學會中文,又企圖要孩子中文流暢,但我確實抱持著這樣矛盾的想法嘗試將孩子們教到中文流暢,而且中文流暢不僅是聽說,而是聽說讀和寫作,不是「寫字」而是「寫作」,字都不會寫可以寫作嗎?當然可以,用打字的方式就可以,所以如果聽說讀三項都流暢,也學會中文拼音,不論使用注音符號或漢語拼音系統,都可以在電腦上寫作,說起來現正即使是會寫中文的人也多半也是用打字完成書寫工作,現在正式的文件書信或報告,很少使用手寫的。所以我覺得不要求小孩練寫字也還是有機會讓小孩學會寫作,當然我的目標並非寫出能運用各種修辭或引經據典的文章,只要能把自己所想的用通順正確的文字表達出來,就是我理想中的流暢。

不過說真的讀和寫作這兩項,最初都像是妄想一般遙遠,然而隨著孩子們中文的日益進步,最近終於不再只是妄想,老大書扉自己主動說想用中文打字方式寫一篇中文文章放在我和姊姊及書扉三人共享的部落格上,雖然目前她才寫了兩行字,也不知何時才能完成,光是她提出要做這件事就夠讓我開心的。

當初會開始努力教孩子中文其實是發現書扉上學後中文聽說能力不斷流失,上學前我們家中都用中文,但她看的卡通則是英文,所以英文雖然聽得懂,但不太會說,中文則是日常生活對話全沒問題。幼稚園上半天(9~12),她開始在中文句裡參英文,因爲學校內做的事很多她不知如何用中文說,我們想說她得適應英文環境,也常陪她用英文,但因為媽媽英文不夠好,多半還是用中文告訴她事情,她則常用英文回答,同時她也開始學會英文閱讀,可以自己看英文童書。一年級後上整天(9~3.5),她越來越熟練英文,英文閱讀能力也進步,然而日常生活開始偏好使用英文,甚至常說聽不懂媽媽的一些中文詞彙,英文不夠好的我有時無法和她好好講清楚事情,也深深體會語言環境的影響力,如果才一年級中文就開始消失,這時書扉在家大約用一半英文一半中文和我溝通,別說期望長大後還能用中文對話,大概再一年可能就不再用中文了。如果要留住中文力,我得加緊腳步才行。於是我開始試著用遊戲方式教她認字,我們玩中文字配對卡,把字卡搭配在家家酒遊戲,自製簡易中文桌遊,我不想過度強迫她讓她對學習中文心生反感,所以我沒有強迫她絕對只能使用中文,但是我在家幾乎全用中文,除非有時必須確認她了解某些事時加入部份英文,也許體貼的書扉知道媽媽無法流暢使用英文,她也試著盡量和我說中文,除非她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我開始努力從台灣搬有趣的中文書和卡通DVD,盡可能讓孩子在家時接觸更多的中文,無論是聽說讀。書扉學中文的一些細節我之前已經分享了好些篇文章,包括字卡遊戲 (請參考學習中文的字卡遊戲自製桌遊學中文兩篇文章)、唱歌學注音、寫日記等,這篇最主要想紀錄一下書扉嘗試中文打字所遇到的困難。

我讓書扉用Ipad打字,因為我們家的電腦沒有安裝中文輸入也沒有標注音的鍵盤。Ipad的注音輸入可以看到所有注音符號和聲符,很方便使用。書扉學過注音符號,但因為我沒有不斷讓她持續練習,某些拼音還不能掌握得很好,但大致上可以拼出想用的字。而Ipad的注音輸入拼了音就會自動列出一排同音的常用字,可以從中選字,甚至選字後還會列出該字常連接的下個字,也就是連語詞都可以透過認字選出,不見得需要拼出所有字音,這也讓對注音不夠熟練的書扉更容易做中文打字。儘管如此,還是需要自己拼很多字音,所以書扉的第一個困難是,有些拼音仍無法正確拼出,一部份是因為她對注音不夠熟練,一部份則是因為我的發音其實不完全精確符合,所以她用學到的不正確發音無法正確拼出注音,例如,她要拼「什麼」時打了「ㄕㄜˊ」,正確拼法是「ㄕㄣˊ」,前面那個發音其實是我慣常的發音,她也跟著學起來,所以就拼不出來,我則是因為基本上記得正確拼音,雖然唸不正確,卻可以正確地打出拼音。在她打不出字向我求救時,我也才察覺這個發音問題。不過我自己長年習慣的發音很難改正,只能讓她像我一樣背下正確拼音。

第二個困難是打出正確拼音後無法挑出正確的字,因為書扉對某些字的字型其實沒有精確記住,所以她看書讀得出來的字,一旦出現在一排相似字中,有時會讓她混淆。書扉的識字量我無法確切掌握,目前我們正在讀岩村和朗的《大尖山的大冒險》,每天一章的進度讀到第七本,書扉可以用正常唸書速度(當然還是比我慢)唸出大部份段落,中間當然有些單字唸不出來,但數量不多,但是我知道有些她唸得出來的字詞她其實沒有真的懂,但是她認識字,或已經從中文有邊讀邊的法則猜出字音,也就是說她的詞彙量雖不夠多,估計也有小學中年級的程度。但中文字常僅是很小的差異,例如「鳥」和「烏」,書扉最初常唸錯,「稍」和「悄」也是常唸錯,我完全可以了解她為何混淆,因為這些都是當初國小老師會刻意寫在黑板上提醒學生注意的相似字型,當初透過老師不斷提醒和寫字強化記憶才讓我們精確掌握差異,沒有練寫字的書扉在相似字型的差異上更容易混淆。這部份大概得由我三不五時列些相似字讓她看到確切差異,並不斷幫她提醒,就像當初國小老師所做的輔助那樣。另外,大概也需要教她部首來輔助辨識字型,我曾經試著列出同部首字來幫助書扉學認字,但沒有很系統的教她所有部首,大概這也是需要再補強的一部份,例如剛才的「稍」和「悄」就可以用部首來區別,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好些,沒有隨手記下就忘了,但陪讀的過程中我確切的體會到仍然需要不斷協助書扉辨識字型差異,而看她嘗試打字遇到的困難也驗證了這點。

在書扉完成第一篇中文打字的文章前,也許我們又會一起發現其他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打字」讓不會寫中文字的書扉也能用中文「寫作」,之前看到別的海外媽媽分享小孩對於上中文學校提不起勁,中文學校的繁體字班很難開辦成功,但是我們家基於媽媽繁體字背景的關係,從最初就學繁體字,小孩也習慣了閱讀繁體中文書籍,我不禁覺得不要求小孩寫字的話,在海外學會繁體中文也許不見得比學簡體中文更困難,當然這只是身為海外媽媽自己的經驗,且因為我們不曾送孩子去任何中文學校,不清楚中文學校的教學方式究竟是哪個部份讓孩子不想學中文,寫字練習也不見得是原因,但我家附近的中文學校只有簡體班,反而我在家自學讓孩子有機會學會繁體中文,當然現在仍無法知道未來我家孩子能否學會流暢中文,也許十年後才能見真章。

雙語真的不是可以自然產生的,而是家長需要花很多時間力氣來促成的,我家左鄰右舍最常玩在一起的孩子伴剛好都來自移民家庭,分別是印度、孟加拉和韓國,這三家孩子與我家孩子年齡相仿,只有孟加拉背景那戶因為父母嚴格要求孩子在家用母語,所以兩個孩子與父母親都是用母語對話,但沒有送到母語學校,也沒教孩子讀寫母語;印度背景那戶的小孩只會用印度語叫爺爺奶奶,其它用語都是英文,也沒上母語學校;而韓國背景的小孩僅聽她用韓文叫爸爸,從來沒聽她說過其它韓文,而她還是跟不擅長英文的祖父母同住,每個週六固定上韓文學校,但即便她奶奶用韓文跟她說話,她也完全用英文回答。其實學父母的母語對移民家庭孩子來說真的不是在美國生存的必要能力,多半是出於父母對原生文化的感情,所以要不要教母語,要教到什麼程度,也都是父母的選擇吧,不過,想要孩子雙語流暢可是父母得堅持至少十來年的努力才有可能達成的,希望我還可以繼續努力十年,那麼也許孩子雙語流暢的目標就可以達成。

DSCF2326.JPG

DSCF2325.JPG

家中滿滿的中文書櫃是就是孩子的中文圖書館

949C4690-6E03-42B3-9FC1-D23B2137F6B9.jpe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mst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